随着“降耗增效·我在行动”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蜀道铁路运营集团各级工会、团组织积极响应,充分运用宣传阵地,层层动员,扎实推进,引领职工从“小”做起,立足本职岗位,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为载体,涌现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课题项目,生动诠释了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展示了每位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降耗从身边做起,效益在手中提高”的成本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行动意识。把“守正创新,勇毅前行”的不懈精神,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匠心态度,结合到“降耗增效·我在行动”中,深度融入到各职工群众心中,为不断推动蜀道铁路运营集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蜀道铁路运营集团下属泸州铁路公司福集站信号6502电气集中联锁设备于1994年6月投入使用,到2020年6月已严重超期使用,设备故障频繁,车站调车作业效率大幅下降,且时有发生不可预知的故障,危及行车安全。泸州铁路公司职工王均同志本着保证行车安全、降耗增效、提升员工技能的原则。结合现有设备情况,多次现场调查、制定施工方案,修改和复核电路图纸,自主设计完善福集站信号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电路图13张,修改图纸9张,并带队施工。
此次信号设备升级改造工程,室外铺设电缆约5.5KM,安装电动转辙机9组、矮型信号机5架、高柱3架,移安信号机3架,各类箱盒48个,钢轨绝缘22组、各类连线、跳线500余根,钢轨钻孔1000余个。室内安装控制台1个、智能电源屏1套、防雷分线柜1个,新增继电器组合16个,插配继电器组合5个。通过信号设备升级改造,故障率降低了80%。基本消除了因设备老化造成的故障及安全隐患,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将川南城际铁路铺架线路纳入了车站联锁,保证了车站行车及调车作业安全。通过自主设计、施工只用了约130万元,节约改造成本近300万元(如全站设备由设计单位设计和专业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所需费用约在420万元),年均节约维修成本近10万元。
2022年上半年,泸州铁路公司按照蜀道集团的工作安排,依托产业协同,打造砂石运输项目。为保证古金高速的顺利施工,龙山镇川铁新材料(古蔺)公司现有生产线无法满足原石加工需求,需将在龙山镇开采的原石运送到震东站川铁新材料(叙永)公司进行加工。待加工成符合建筑要求的石料后,再装往管外,确保古金高速施工原材料及时运达。经过比选,选择了KF60H型自翻车,其卸车设备和车辆结构结合在一起,卸货操作简单,卸后无需清理铁路线路,工作效率高,提高车辆的周转使用,降低运输成本。并且针对个别原石直径过大,装车时容易造成车底板损坏,在与川铁新材料公司协商后,采用了将原石打碎成直径小于50CM范围的方案。租用的KF60H型车辆是旧车,在卸车中出现卸后副风缸余风排不尽,存在卸后车辆自动翻转的问题和较大安全隐患。为此,经过探索,将储风缸全部关闭,直接利用主风管风压进行卸车,解决了车体自动翻转的问题。自试装之日起至7月13日止,叙大新线龙山站发震东站片石运量总计为676车,4.056万吨,运输收入36.52万元,为古金高速施工原材料的及时转运做出了贡献,也为2023年古金高速建成通车奠定了基础。
蜀道铁路运营集团下属宜宾铁路公司柴油机翻转架是机车柴油机机体拆卸过程还有总装作业操作中不可或缺的设备,是柴油机大修的必备设备。但其设计制造比较单一,基本上只对太行机车柴油机适用。这也说明了该设备使用中的局限。机辆部检修车间根据宜宾铁路公司对东风机车柴油机实现自主维修、进一步节约维修成本的要求,成立翻转架技改小组,使改进后的翻转架满足多型号柴油机的维修要求及安全标准。车间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翻转架进行技改,攻克翻转架自身支撑受力、柴油机固定,翻转架翻转时的偏心力、窜动、制动、自锁以及整体安装等诸多问题,在不改变翻转架总体结构的情况下,完成了对翻转架的技术改造,通过测试完全达到了安全使用的标准,并按照相关要求持续对新型翻转架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进行完善。
经过大量测试和实际运用,新型翻转架不仅能够满足太行机车柴油机的作业需求,还能适应东风4B、东风4DF、GKD2等多个机型的内燃机车柴油机安全维修作业要求。经过改造后的柴油机翻转架运行状况安全良好,适用性强,进行检修、拆卸、电动控制、精确定位等作业时容易操作,结构紧凑、结构自锁安全可靠。改造完成至今,为公司直接节约维修成本40余万元,间接大量缩短了上述维修工期。同时,技改后的翻转架也相继完成了对蜀道铁路运营集团下属归连铁路公司、泸州铁路公司各型机车柴油机的大修工作,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归连铁路公司部分DF8B型机车雨刷为“风控型雨刷”,由于风路与机车总风缸直连,雨刷控制风压不稳定,经常性因风压过大,导致雨刷总成和开关损坏。雨季时,1-2个月需更换雨刷总成和开关1次,非雨季约3个月需更换雨刷总成和开关1次,刮杆和刮片更需经常性地维护更换,因机车雨刷故障问题,影响到机车正常的运用效率和行车安全。而“电控型雨刷”机车,雨刷故障率极低。
根据这一现象,机务部运转车间、检修车间联合成立内燃机车雨刷控制系统“风改电”项目技改小组,采用工程车辆(装载机)的电控雨刷控制器,改造“风控雨刷”型机车控制器总成,并配套设计制作开关控制总成系统设计、雨刷连杆等,将“风控型”雨刷改造为“电控型”雨刷。改造后的“电控型”雨刷机车经过5个月雨季试验,雨刷控制系统未发生故障,各项技术指标满足原有机车各种雨量下清扫工作。改造后每台机车每年可节约雨刷器维修费约19000元,如后续公司完成4台机车全部改造,每年节约雨刷器维修费用约76000元。同时大幅度降低雨刷器故障频率,提高机车的运用效率,保障列车行车安全。
归连铁路公司机务部运转车间根据连界站—归德乡站上行路段为连续下坡且列车以空车为主,重车少的实际情况,组织驾驶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机车司机组建“改变机车司机制动操作方式降低机车燃油消耗”课题研究小组,经课题小组反复研究和实验,上行列车使用“空气制动为主、电阻制动为辅”的制动方式,机车柴油机转速可由700r/min降至400r/min,节约近300r/min的燃油消耗。
课题研究小组根据线路各段弯道、坡度等数据摸索制定了《机车节能降耗操作手册》。机务部运转车间组织全体机车乘务员学习手册相关操作流程,并进行跟车指导,确保每一名机车司机都能精确地掌握“空气制动为主、电阻制动为辅”节油操作方法,从而减少燃油成本支出。经测算,上行列车使用“空气制动为主、电阻制动为辅”操作方法后,机车油耗下降约2.07千克/万吨公里,下降指数1.6%。实践证明改变制动操作方式降低机车燃油消耗课题取得实效,可以持续推进。
归连铁路公司装卸管理部根据装载机轮胎更换需求量大和作业时散装矿粉、煤粉,极易进入铲斗销套,造成装载机工作装置销套孔座磨损加剧以及润滑油消耗增加的实际情况。积极响应蜀道铁路运营集团“降耗增效·我在行动”活动,经讨论、研究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装载后桥上面使用翻新轮胎的建议。同时利用废弃氧气管按照装载机铲斗孔座尺寸制作销套防尘油封装置并用铁丝将其固定在装载机销套上,以填补铲斗销套、孔座之间缝隙,实现避免粉尘进入装载机销套,同时防止销套内润滑油外漏的效果。装载机后桥更换翻新轮胎实验车已经使用2000多个小时未出现任何问题,已经接近新轮胎的使用寿命极限,实验说明后桥使用翻新轮胎方法可行,年度预计节约费用约2万元。利用废旧氧气管加装铲斗防尘油封装置试验装载机到目前为止未更换过1件铲斗销套,同时润滑油加注次数也减少了近2/3,实现了设备改造目标,年度预计节约费用约1万元。
归连铁路公司工电部线路工区根据线路养护设备在高强度作业情况下使用寿命短、故障多发以及部分小工具采购难等现实问题。组织线路维养经验丰富的职工结合工作实际对线路机械、机具各种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将废旧材料和已损零部件通过自行设计和加工,利用焊接、打磨、淬火等方法对线路维养机械、工具进行改造和修复,如(1.捣固机烟囱:利用现有的材料(烟囱)和废旧小钢条,将其重新焊接起来。2.线路改道器:用废旧的轨距拉杆、小钢板等材料焊接而成。起钉器:利用废旧的铁块进行设计加工成型。3.小型液压捣固机震动装置:焊接安装防护罩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增设注入润滑油脂油嘴起到经久耐用作用。4.小型液压捣固机油箱:自己设计并加工,用两毫米左右的钢板焊接成型且能和捣固机匹配并进行安装。5.捣固机下稿体:对磨损严重或断裂位置进行堆焊、淬火。)经实践证明,经过小改造后的机械、工具使用寿命、工作精度、效率均取得较大幅度提升。年度可节约相关设备维修、采购成本约8万元。同时大幅度提升了线路养护效率和进度,有效保障了行车安全和机车通过率。
蜀道铁路运营集团下属地方铁路公司总包运营四川石化专用铁路,租赁使用成都铁路局达成公司机车。由于机车出租方软水供应不足,导致机车使用自来水(硬水)作为冷却循环水使用。机车长期使用硬水,会出现柴油机在夏季冷却、冬季预热效果差的情况,导致机车故障率高,维修费用大幅增加。增设该装置后,自来水中的泥沙等杂质被石英砂过滤掉,钙、镁、钡离子被树脂置换,使水质得到有效软化,防止水腔结垢及金属腐蚀,达到控制穴蚀的发生及发展。使用该设备后,机车水循环系统散热、预热效果更好,大幅提高了机车功率,延长了机车使用寿命。根据成本测算,每台机车预估降低维修成本约10万元,增加使用寿命2-3年。